朱熹与石崆寺

2022年06月14日 10:08 来源:今日常山 作者: 编辑:钱志勤

  赵  军

  朱熹(1130—1200),字元晦,又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谥文,世称朱文公。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省尤溪县)。宋朝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,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儒学集大成者,世尊称为朱子,后人尊称为“中国的黑格尔”的大哲学家,也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。朱熹是程颢、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,曾任江西南康知府、福建漳州知府、浙东巡抚,做官清正有为,振举书院建设。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,为宋宁宗皇帝讲学。朱熹著述甚多,有《四书章句集注》《太极图说解》《通书解说》《周易读本》《楚辞集注》,后人辑有《朱子大全》《朱子集语象》等。其中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。

  华严寺是唐宋时期的一座古刹,因寺内早年藏有手抄本《华严经》而得名。华严寺位于常山县城西南处,石崆山东麓。石崆山海拔281米,山上奇石怪岩,姿态不一。石崆山上有两个天然溶洞,一个在石崆山顶,称青龙洞,也叫清明洞,洞通往白龙洞,南北各有个洞口,两处相通,洞口经常有凉气涌出,洞内更是千奇百变,洞中有洞,千资百态的天然钟乳,鬼斧神工巧夺而成;还有一洞则深不可测,有人将石头投入洞,好久才听见石头落地的声响,给人以山石皆空之感,石崆山也因故得此名,华严寺俗称之为石崆寺。

  据旧县志记载:华严寺在县城西南二里石崆山。唐宋古刹。国朝顺治初,僧立涛重修。推官孙鲁建漱石亭于山上,有记,载《艺文志》。久圮。   

  常山知县陈珄主持纂修的《常山县志》,按曰:“县南里许石硿寺,山半有岩,相传为朱子讲学之所,洞口镌有字,今模糊不可辨。” 石崆寺左边半山腰的岩洞,朱熹、吕祖谦和张栻曾讲学于此,洞口镌有字,如今模糊不能辨认,当地百姓把刻石的地方称为“文公岩”。明代曾任荆西道布政司参议的衢州人叶秉敬,天启三年应知府林应翔邀,编纂天启《衢州府志》,也清楚记载:“常山闽楚之会,朱晦庵、吕东莱、张南轩讲学于此,故今学者知向方,民无终讼。”所记载的就是南宋时期,中国哲学史上儒家两大巨头朱熹和吕祖谦在石崆寺的相会历史。

  淳熙三年二月,朱熹好友汪应辰卒于常山球川,据常山县志记载:汪应辰字圣锡,玉山人。端明卒于常,归葬玉山。朱熹打算回婺源老家经过常山时,前往常山球川吊唁好友汪应辰,并邀请吕祖谦这个时候到“三衢”相会。常山县城既是朱熹去球川的必经之地,也是回婺源的必经之地。据常山县志记载:《金华遗事》云:东莱于淳熙二年五月访朱子于寒泉精舍,同观《近思录》以还。朱子送之广信之鹅湖,陆九渊等皆会,其往来必经常山可知。由于过去交通不便,只能是陆路坐马车或水路坐船,而石崆寺地处县城西南,不论是陆路还是水路到石崆寺都十分便捷,陆路有大道直通石崆寺,水路南门溪距离石崆寺近在咫尺,距离县城仅一公里,吕祖谦从金华到石崆寺不论是走陆路还是水路都很方便,同样,朱熹不论是去球川还是球川到石崆寺陆路水路也是十分方便的。所以,从地理环境和交通上说,石崆寺是朱熹和吕祖谦往来相会的理想之地。

  吕祖谦(1137-1181),字伯恭,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。南宋著名理学家,出身“东莱吕氏”,为吕夷简五世孙、吕大器之子。隆兴元年,吕祖谦登进士第,复中博学宏词科,调南外宗学教授。累官直秘阁、主管亳州明道宫。参与重修《徽宗实录》,编纂刊行《皇朝文鉴》。吕祖谦博学多识,主张明理躬行,学以致用,反对空谈心性,开浙东学派之先声。他所创立的“婺学”,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,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与朱熹、张栻齐名,并称“东南三贤”。

  朱熹总结了自己的经学四书著述,十分想与吕祖谦、张栻在经学上继续展开交流讨论。所以,想借前往常山球川吊唁好友汪应辰,与吕祖谦相会,从而进行经学交流讨论和儒释之辩。为了避免外界干扰,朱熹和吕祖谦都不想让外人知道他们相会的地方。所以,对相见的地方进行了秘密安排。吕祖谦打算放在石岩寺(即仙岩寺)相会,朱熹回信说:“须一至衢,正以不欲多历郡县,故取道浦城以往,只拟求入城寺。迟明即出,却自常山、开化过婺源。犹恐为人所知,招致悔咎。今承诲谕欲为野次之款,此固所深愿。但得一深僻去处,砼伏两三日乃佳。自金华不入衢,径趋常山间道尤妙。石岩寺不知在何处,若在衢婺间官道之旁,即未为稳便。”(《文集》卷三十三《答吕伯恭》书四十五)于是两人另择相会地点。石崆寺倚山傍水,“有地皆栽竹,无窗不见山”,环境十分清幽。除寺庙外,还有赤雨楼、漱石亭、问庄亭、拱绿亭、沐鹿泉等名胜。而石崆寺的僧士也很喜欢与文人结交,据《石崆山志》记载:石崆寺僧士参能诗,雅喜与文士交,而士流亦与之游。山人词客延接不倦,石崆遂为诗文坛坫、琴酒盘桓之地。韵事雅致,一时称盛。为此,石崆寺深僻优雅的环境十分符合朱熹和吕祖谦相会的要求。

  朱熹任浙东巡抚时,曾到常山进行巡察,回老家婺源也要经过常山,而常山又有他的好友,所以朱熹对常山的人文环境十分熟悉。常山县志也记载了朱熹上奏的《奏巡历婺、衢救荒事状》:臣于正月某日由兰溪县界入衢州龙游、西安、常山、开化、江山县,而常山、开化水旱最甚……但缘当时州郡吝于检放,常山、开化系灾伤极重之处,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……常山县志还记载了朱熹著的《乞住催被灾州县积年旧欠状》《乞借稻种状》《跋赵忠简公帖》及《司农寺丞翁君墓碣铭》等文章,这些文章也反映了朱熹对常山人文环境的了解和熟悉,自然不乏熟悉诗文坛坫、琴酒盘桓的石崆寺。

  朱熹和吕祖谦等人确定了相会的地点后,淳煕三年,朱熹邀请吕祖谦在三衢相会,对有关经学展开全面讨论,进行儒释之辩,摆出思想上的不同点,推动经学的新发展,这就是“三衢之会 ”。“寒泉之会”“鹅湖之会”“三衢之会”是我国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次会议。“三衢之会”的具体地点到底是在三衢的何处,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,值得商榷,虽说不确定在常山的石崆寺,但也不排除在常山的石崆寺。《开化县志》也载有朱、吕、张、陆听雨轩诗,则叶寅旸以为讲学于常,实非无据……即使“三衢之会”不能确定在石崆寺,可朱熹以及吕祖谦等有关大儒曾在石崆寺讲过学,应该有之,朱熹世称朱文公,所以百姓把石崆寺左边半山腰的岩洞刻石的地方称为“文公岩”,也就是朱熹和吕袓谦、张南轩讲学的地方。

分享到:
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| 开展“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”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| 浙ICP备20004708号-7 | 浙网信办[2012]2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5110 |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国新网3312006001 |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
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|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| 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法律声明 | 网上举报
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