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老的泉

2022年11月10日 08:25 来源: 作者: 编辑:钱志勤

 

  “行在家乡”游学活动现场 

  南丰后人

  深秋周末,天高云淡,地处浙赣两省三县交界处的一个山坞里,突然涌入了一批城里来的文化人。

  山坞在哪里?他们来干什么?

  这个山坞里的村,就是我县白石镇南部的岭头村,村民擅长江山方言,因村址位于步碓岭北端而得名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岭头村还属于江山那边管辖,1957年回归到常山怀抱。2013年,岭头村和毗邻的下西塘村、新移村三村合并,取了个崭新的名字——新塘岭村。

  1982年,岭头村曾以民风淳朴,邻里和睦,在“五讲四美”活动中,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了“和睦村”称号,号召全县人民学习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派出摄制组,来到岭头村拍摄了名为《和睦村》的新闻纪录片,在全国隆重上映。一时间,“和睦村”名扬八方。

  岭头村,名声在外,精神文明是它的内涵,而数千亩的山林更是这里宝贵的资源。从2013年开始,村里引进外资,把水丰林茂、古韵悠悠的“樟树坞”,打造成了“常山不老泉养生度假区”。依山傍水建起一座座木屋,还有凉亭、果园、垂钓湖。从此,这片宜人休闲的养生地,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来,业已成为浙西地区旅游单体最大的景区之一。

  今天,城里的文化人——是冲着“行在家乡”游学活动去的。

  牵头组织这一活动的是白石镇社区学校。一方面,家乡有如此美丽的景点;而另一方面,小学生最怕写作文,对家乡的人文自然景观知之甚少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经说过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,其价值为历代有识之士所推崇。白石镇自古人杰地灵,游学资源丰富。如何融合家乡的旅游资源,建设社区游学教育课程,让学生在“游中学”“学中游”增长才干,成为了今天在“不老泉”开展“行在家乡”——游学的第一堂课。

  上午,经过报名筛选出的20名爱好写作的白石镇小学生,在家长的带领下,早早地来到不老泉景区。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,顺着游步道,一步三回头地游览着景点。他们用手机取景,用眼睛观察,用头脑思考。老师在现场边走边引导,以此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,热爱家乡的情怀。看景、听泉、捡树叶,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。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,学生们回到不老泉会议室,听老师讲授在写作中如何做到——“言之有序,言之有物,言之有情”。

  在教学过程中,城里的文人们还和小学生结对帮扶。他们互相交流,探讨作文,情真意切。一幅幅“大手牵小手”画面在温暖的不老泉诞生。常山县作家协会为景区授牌——“常山县文学创作基地”。城里的新华书店老总,还为每一位小学生送上了3本新书。

  不老泉景区的负责人在致辞中说:“一山一泉一世界,一湖一景不老泉,这里不仅可以吃、住、玩,还有美丽的风景等着你,等着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,去宣传美丽的家乡。”

  课堂上,同学们在社区学校曹老师的循循善诱下,纷纷举手发言,抢答似地报出了各自今天的作文标题:“深秋的不老泉”“多彩的不老泉”“可爱的不老泉”……

  不老泉度假区原是岭头村的樟树坞,这里有一泓古老神奇的清泉,冬暖夏凉,流水潺潺,其泉水富含硒和多种矿物质。传说喝了此地之水的人可以长寿不老,爱情不老。因而,得名“不老泉”。这里生长着密密匝匝的3000多棵古樟以及红豆杉等名贵树种,是不可多得的人间氧吧。景区依托水和森林资源,打造起了“泉塘江”“十里桃林”“飞越丛林间”等生态旅游体育项目,引得游人如织,流连忘返。

  有道是,文化是旅游的灵魂,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。回味不老泉水的生态神奇,游走于景区日益拓展的文旅项目,看到一批天真可爱的小学生热爱家乡,游学写作,讲好家乡的故事,我以为:这就是舞动的、活泼的、常游常新的——“不老的泉”。

  我乐见更多的学子走进“不老的泉”。

分享到:
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| 开展“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”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| 浙ICP备20004708号-7 | 浙网信办[2012]2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5110 |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国新网3312006001 |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
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|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| 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法律声明 | 网上举报
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